tnblog
首页
视频
资源
登录

英特尔酷睿和AMD锐龙应该怎么选?我来告诉你!

4392人阅读 2020/7/19 21:11 总访问:317971 评论:13 收藏:0 手机
分类: 随笔

我还是很喜欢你,像风走了八百里,不知疲倦,不问归期!

关于电脑的硬件选择,似乎很多人都在纠结。主板纠结,内存纠结,固态纠结,电源纠结,甚至CPU全世界一共就这两品牌,大多数人仍然在纠结。接下来,我将以我电脑行业从业十几年的经验,来为大家分析,当下的电脑CPU,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势。(以后我会不定期分析其它硬件的形势。)


本内容不含任何广告效益,尽量以客观的角度描述,如果稍有偏向,仅代表个人观点。


说起CPU,大家可能对英特尔更熟悉。从早年的电视广告——奔腾处理器,再到后来的酷睿(I3.I5.I7)处理器,可以说,英特尔在CPU市场上一直是霸主一般的存在,从未改变。


挑战者AMD,起步比英特尔稍晚,但也有好几十年了。具体历史我就不多说了,网上一查就有。作为后来者,AMD一直做点低端货,吃点英特尔懒得吃的肉,喝点英特尔懒得喝的汤。市场份额大概1:9左右,维持了很多年。


直到,2006年吧?大概,那时候我也还只是学徒,十几岁的年纪,对这些世界级的格局没有太多了解。AMD首次推出速龙双核处理器,那时候的AMD就跟这几年的锐龙一样,忽然之间铺天盖地的广告袭来。各个装机店一时间全贴着AMD双核处理器的海报。


那几年,AMD的CPU确实强劲,打游戏确实好用,价格比英特尔也便宜一些。市场份额最高达到了五成以上。


五成的市场占有率只维持了几个月,即使AMD那几年那么风光,大多数时间也只稳定在三到四成,所以英特尔仍然是霸主。


再然后,就到了2009年。英特尔出来了酷睿系列,也就是第一代的I3.I5.I7,统称酷睿。


游戏结束,AMD回到解放前。


AMD虽然也陆续发布了推土机,打桩机等四核,六核,八核的产品。但是因为温度异常的高,温度高得话为了防止烧坏,处理器会自动降频,降频就会卡,所以渐渐就有了英特尔I3秒AMD全家的说法。


这里我要科普一个CPU的小知识。CPU的性能,取决于他的频率和核心。一般来说,频率越高的性能越强,核心越多的性能也越强。但是频率也有效能区别,比如同样是3.0的主频,英特尔一直比AMD的强,强的比例还是浮动的,来源于当时两家各自的优化。2006年速龙崛起是因为,单核频率我比不过你,那就双核打单核,两个打一个,价格还比你低。


2009年酷睿出来了之后,这个比例进一步增大。同频率情况下英特尔越来越强,并且又还推出了双核四核乃至八核十六核的处理器。AMD四核打英特尔双核都费劲,一个双核四线程的I3就能把AMD八核推土机打得找不到北。


那么差距真有那么大吗?客观的讲,也不是。只是你总不能800块钱买个U,再去花3000块钱买个冰箱给处理器散热吧?不买冰箱就散热不够,不够就会降频,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没有发挥出推土机的性能。究其原因,还是AMD架构太差,导致发热太严重了。同样的规格,性能不如英特尔,发热还更严重得多。


直到2017年,AMD推出了新的锐龙架构。第一代锐龙,作为新面世的试水产品,自然需要经过市场的检验才能确定发展方向。比如,哪里需要调整,哪里需要优化,哪里需要改进,都需要经过大批量的测试才能知道。


第一代锐龙比起AMD以前的产品,单核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但是仍然比不过英特尔,好在同档情况下锐龙的核心数量以及线程数要多得多,显得性价比很高。发热更是史无前例的快要追上英特尔。不过内存延迟问题,兼容性问题,默认主频偏低导致游戏不顺畅问题也普遍存在。


第二代锐龙开始,AMD就一代问题进行了着重优化,内存延迟问题大幅度改善,兼容性也好了很多,默认主频开始拉高,并且再一次对主频的效率进行提升,慢慢接近英特尔水平。在不超频的情况下,温度基本持平英特尔。而且最重要的是,二代锐龙开始,AMD放弃了以前的老伙计格芯,改换成台积电代工,一代锐龙是格芯14NM技术,二代锐龙是台积电12NM技术。台积电都知道撒?当年苹果7手机上市时,同时找三星和台积电代工处理器,结果三星代工出来的会出现高温之后降频卡成狗,而台积电代工的则一切正常,由此可见台积电的实力。


三代锐龙,采用台积电最新7NM技术生产,得益于台积电的优秀工艺,可以说AMD凭此彻底打上了翻身仗。同频同规格情况下,主频效率彻底追平英特尔,甚至略有小超,一直被诟病的游戏也完全追赶上来,主流的R5-3500X对比I5-9400F,同样六核六线程,游戏方面互有胜负,赢是小赢,输也小输,但是锐龙盒装价格比I5-9400F散片还略低。至于贵一点的R5-3600,则跟I7-8700同样的规格,不论游戏还是工作,两人全都难分胜负,价格相差甚至超过三分之一,R5-3600甚至还能超频,性价比爆表。三代锐龙开始,温度甚至成了AMD的优势,不超频情况下,R5-3600在同等级散热条件下,比I7-8700表现更好。至于兼容性问题,我认为从二代锐龙就基本不是什么大问题了,到三代锐龙的时候,可以说不输英特尔。


再给你们说一个事实。2016年的时候,电脑城主卖的还是4代酷睿,5代酷睿因为只推出了高端系列,所以基本没有涉及,六代是在年底才发布,英特尔挤牙膏的名号不是白叫的。2017年的时候,锐龙降世,六代酷睿在推出了不到半年的情况下紧急下架,立马推出七代,结果当时七代I5-7500只有四核四线程(从一代酷睿开始就是这个规格),而价格差不多的一代锐龙R5-1600是六核十二线程。于是,英特尔在2018年刚开年没多久发部了八代酷睿,I5的规格从四核四线程提升到了六核六线程,四核四线程变成了I3的规格,而在以前,从一代I3到七代I3,规格都是双核四线程,所以就有了I5-7500跟I3-8100打平的说法。I7则是从万年的四核八线程升级成了六核十二线程。


八代酷睿这一管牙膏挤下去,确实挤出了英特尔的老底,所以到九代酷睿的时候,英特尔又开始挤牙膏日常,在八代的基础上,九代酷睿仅仅只是在主频上提升了0.1,然后I7-8700因为温度较高,I7-9700规格竟然开始回缩,变成了八核八线程,多了两个核心,少了四个线程,骚操作你看得懂?同时为了价格竞争,英特尔推出了代F后缀的型号,即砍掉了集成显卡以降低成本,来进行价格竞争。


然而,英特尔常年积累的威望又岂是AMD一朝一夕可以搬动的?别说那些以前被AMD伤过心的粉丝了,即使我们卖电脑的,大多数人也不敢轻易尝试AMD。这也就导致网上那么多怪相——懂电脑的年轻派都在喊AMD YES,只信口碑的保守派仍然坚持英特尔。


说了这么多,相信你们也能大致得出自己的结论。最后,我再以问答的方式回答一些网友常见的问题。


问题一:二代锐龙GPU系列R3-2200G,R5-2400G,为什么很多品牌的内存插上都会蓝屏?

答:因为GPU系列(即代集成显卡)全都使用上一代工艺,也就是2打头的二代锐龙GPU实际使用的是一代锐龙工艺,只是把一代锐龙加了个集成显卡,就变成了二代,和真正的其它二代锐龙有本质上的区别。同理,R3-3200G,R5-3400G虽为三代,但使用的是二代锐龙工艺。


问题二:锐龙笔记本和英特尔笔记本哪个好?


笔记本上锐龙处理器其实和上个问题的GPU一样,R5-2500U使用的一代锐龙工艺,R5-3500U是二代锐龙工艺,最近开始面世的四代锐龙笔记本才是真正的7NM工艺,你们可以去网上搜一下,到处都是四代锐龙低压U干掉英特尔低压全家的评测,甚至连标压版都受到威胁。


这里科普一下,电脑处理器分为低压版,标压版,常规版。低压版就是后缀带U的处理器,标压版就是后缀带H的处理器,常规版就是我们台式机使用的常规处理器。一般带U的版本用在轻薄本上,讲究低功耗,低发热,便携式。带H的版本用游戏本上,讲究性能和便携达到一个平衡。低压U一般只有一点几到二点几的主频,标压H一般有二点几到三点几的主频,常规处理器则是三点几到四点几的主频。前面也说了,主频越高就越发热,超频也是为了提升CPU本身的主频,以达到更强的性能。所以也不用我多说了,笔记本在性能上是肯定低于同档次台式机的,这也是为什么轻薄本玩不了很多游戏,游戏本却又厚又重的根本原因。


问题三:设计制图等专业软件选择英特尔还是AMD?


答:如果你纠结的是三代锐龙,那么就没什么好纠结的。如果是一二代锐龙,那么你可以先去网上了解一下所使用的软件到底吃主频还是核心线程数量。吃主频的软件就买英特尔,吃多核的软件就买一二代锐龙。尽量选择二代锐龙吧,一代锐龙兼容性确实差些,只怕要多次更换尝试才能达到正常。


问题四:LOL,DNF之类的游戏应该怎么选择处理器?


答:腾讯的游戏基本都是老早以前就火起来的老游戏,这些老游戏对老CPU的支持确实有较大的优化,虽然现在也开始对新CPU进行改进,但是要说到效果最理想,恐怕还是7代以前的处理器称王。别说什么锐龙玩不了腾讯全家桶,即使I7-9700K+2070S的配置玩DNF卡顿的人也比比皆是。究其原因,还是系统的问题。新版处理器都是WIN10系统,而老游戏对WIN10的优化还远远不够。当然,这些慢慢都会改进的,类似问题2018年遇到较多,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遇到得就少了。如果你现在正在面临这个问题,升级一下最新版WIN10系统试一下就知道了。


评价
你之所以觉得时间一年比一年过得快,是因为时间对你一年比一年重要。
排名
6
文章
6
粉丝
16
评论
8
{{item.articleTitle}}
{{item.blogName}} : {{item.content}}
ICP备案 :渝ICP备18016597号-1
网站信息:2018-2024TNBLOG.NET
技术交流:群号656732739
联系我们:contact@tnblog.net
欢迎加群交流技术